HKUST ( GZ ) Information Hub
学术名家云集港科大(广州) 交叉科技与数字经济论坛重磅开讲!

5月20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交叉科技与数字经济论坛”成功举行。这是学校正式设立以来举办的最大型的向社会公开的高水平学术活动。论坛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担任主席,信息枢纽院长、讲座教授陈雷担任联席主席。

本次论坛邀请北京理工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医工融合研究院院长胡斌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黄铠,以及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作主题演讲。受邀出席本次论坛的著名专家学者还有:清华大学郑纬民院士、深圳大学陈国良院士、中国人民大学杜小勇教授、澳门大学须成忠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金海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徐志伟教授、中山大学卢宇彤教授、大湾区大学李晓明教授等。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4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相关前沿科技和社会应用前景。

论坛伊始,会议主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致欢迎词。倪校长向与会的嘉宾详细介绍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办学理念。他强调,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从设计之初,就希望打破学术边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建校不足一年以来,很欣喜的看到独特的“枢纽”、“学域”架构已经创造出了许多火花。例如,红鸟硕士项目作为港科大(广州)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吸引到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汇聚在一起,激发出许多交叉学科项目下的创意。最后,倪校长向所有莅临来宾表示欢迎,他邀请大家在论坛期间尽情游览、体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美丽的校园。

第一部分是论坛主题演讲。

北京理工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医工融合研究院院长胡斌教授率先做以《医学电子与精神疾病诊疗》为主题的演讲。他从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当前面临的难题,以及建议与展望三个方面展开进行介绍。在脑功能性疾病的研究中,由于心智工作机制不清,抑郁等临床诊断方法缺少多维度、动态、持续性客观量化指标,以症状描述(如访谈、量表等)为主,主观性大、误诊率高。同时,在治疗方法上难以实现个性化的治疗,治疗有效率低。而利用医学电子、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揭示脑功能性疾病的心智工作机制,可能从根本上促进临床诊断方法由“症状描述”向“数据驱动”的转变,实现对脑功能性疾病的精细化分层分类,继而依据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实施个性化的非药物或药物治疗,早诊早治、提高诊疗效率。相关的数据及分析手段多种多样,例如电信号、音频信号等生理信号,甚至人的步态等等。

胡教授还表示,作为医学和计算机领域的交叉学者,他对于交叉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深有体会。他期待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倪明选校长的带领之下,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支持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发展。

黄铠教授的演讲主题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智能物联,医疗云与孪生城市》。他为参会者带来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交叉科技报告。黄铠教授阐述了人工智能(AI)与物联网(IoT)结合而成的AIoT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鼓励年轻学者和学子将目光投向“群智慧”(group intelligence),发现和研究新的课题。黄铠教授结合案例,分享了对数字孪生及孪生城市的研究的深刻洞察。他指出,数字经济已经出现了很长时间,但还不够完善,需要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系统。

沈向洋教授演讲的主题是《勇闯无人区:打造智能融合低空系统 SILAS》。低空通常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以内的空域。“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勇闯无人区的史诗,从航海时代哥伦布发现北美新大陆,到美国先锋者开发西部,到莱特兄弟翱翔天空,再到人类探索太空星际环游,不一而足。”沈向洋教授把低空空域看作是新的无人区,不仅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还有比地面交通更高维度、更丰富多样的产业和应用前景,更有实现超万亿级的产业规模的可能,值得人们去探索开拓。沈向洋教授提出,应加速低空空域从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他展望从“可通达(Accessible)”到“可计算(Computable)”再到“可运营(Operable)”的实现路径,坚信低空空域不应只是承载低空飞行的物理空间,更应成为实现新型商业和社会价值的生产要素。

第二部分是圆桌论坛,着重讨论了数字经济的未来和展望。

信息枢纽院长陈雷教授担任会议主持,并在会议开始后再次欢迎了各位嘉宾的到来。接下来他围绕三位大会主讲人讨论的议题,提出了相关问题,并邀请在座嘉宾依次发表观点。

问题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对就业的影响

陈国良院士: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的岗位。人工智能的生命是人赋予的,其核心是服务于人。但是,人类需要正确引导科技的发展,才能使人工智能的优势最大化,造福于人类社会。

郑纬民院士:人工智能在短期内没有取代人类岗位的可能性。目前, 人工智能无法承担独立工作,但是可以作为技术辅助手段。“自动驾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此外,即使未来某些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ChatGPT),也一定会出现新的岗位需求。

金海教授:目前,最应该关心的两个问题是:高耗能的人工智能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当人脑的作用机理被研究透彻,是否会有超越人工智能的技术直接取代人类大脑,以及这是否符合人类道德?

徐志伟教授:“数字经济问题” 最重要的是“计算思维”。计算思维的核心是”抽象“。实现信息社会,我们要将计算思维推广到全社会全行业,也要加强中国学者创新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

问题二:数据隐私和安全

杜小勇教授:以往的观点过于强调大数据利用和隐私保护的对立,我认为与其分裂二者,不如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全面分析其利弊,更重要的是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

卢宇彤教授:发挥数据价值和隐私保护是一个两难困境。在政策方面,我们要对隐私保护进行分级和分类。技术方面,目前“联邦计算”可以部分的解决这个问题。总之,二者的平衡依赖技术的进步。

李晓明:我认同“放慢人类科学进步的脚步来保障人类福祉”的观点;此外,强大的隐私保护能力将成为产品的最大卖点之一。

问题二:数据隐私和安全

杜小勇教授:以往的观点过于强调大数据利用和隐私保护的对立,我认为与其分裂二者,不如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全面分析其利弊,更重要的是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

卢宇彤教授:发挥数据价值和隐私保护是一个两难困境。在政策方面,我们要对隐私保护进行分级和分类。技术方面,目前“联邦计算”可以部分的解决这个问题。总之,二者的平衡依赖技术的进步。

李晓明:我认同“放慢人类科学进步的脚步来保障人类福祉”的观点;此外,强大的隐私保护能力将成为产品的最大卖点之一。

微信
微博
facebook
linkedin